正面偷拍女厕36个美女嘘嘘,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狼色在线,边啃奶头边躁狠狠躁视频,黄软件


廣州精密儀器網-專業精密儀器網站.生產圓度儀,圓柱度儀,輪廓儀,粗糙度儀,三坐標測量機測量臂,對刀儀,影像測量儀,投影儀,測高儀,試驗機,硬度計,測厚儀等精密儀器
圓度儀,圓柱度儀,輪廓儀,粗糙度儀,凸輪軸測量儀,三坐標測量機測量臂,三維激光掃描系統抄數機,對刀儀,影像測量儀,投影儀,顯微硬度計,測高儀,拉力試驗機,測厚儀-廣州精密
 廣州精密廣精精密廣州精密廣精精密廣州精密儀器廣精精密儀器廣州廣精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夾廣州精密儀器網
精密儀器產品
圓柱度儀圓度儀
輪廓儀粗糙度儀
三坐標測量機三坐標測量儀
水平臂式劃線機便攜式關節臂
測高儀三維激光抄數機
齒輪測量中心凸輪軸測量機
刀具預調儀測量投影儀
影像測量儀二次元測量儀
萬能工具顯微鏡萬能測長儀
顯微鏡量具
試驗儀器產品
萬能試驗機彈簧試驗機
電子試驗機彈簧扭轉試驗機
拉力試驗機壓力試驗機
沖擊試驗機疲勞試驗機
推拉力計張力儀|張力計
金相顯微鏡金相預處理設備
洛氏硬度計里氏硬度計
邵氏硬度計硬度計
維氏硬度計顯微硬度計
無損檢測儀器
涂層測厚儀超聲波測厚儀
超聲波探傷儀磁粉探傷儀
在線測溫儀溫度計
氣體傳感器紅外線測溫儀
高斯計粘度計
電子天平電火花檢測儀
微型光澤儀附著力測試儀
環保測試儀器
風速儀溫濕度表
水份儀照度表
露點儀煙氣檢測儀
氣體分析儀溫濕度記錄儀
臺式酸度計便攜式酸度計
色差儀塵埃粒子計數器
設備診斷儀器
聲級計/噪音儀轉速表/轉速儀
頻閃儀測振儀
網絡測試儀紅外測溫儀
紅外熱像儀激光測距儀
雷達測速儀過程校驗儀
電工測試儀器
兆歐表日本萬用鉗表
鉗形表日本共立鉗型表
相序表電纜測高儀
鹵素檢測儀諧波分析儀
蓄電池檢測儀回路電阻測試儀
接地電阻測試儀多功能測試儀
漏電開關測試儀
電子測試儀器
泰克數字示波器模擬示波器
數字示波器數字萬用表
臺式萬用表手持示波表
信號發生器耐壓測試儀
LCR測試儀數字頻率計
直流電源變頻電源
微電阻測試儀頻譜分析儀
資料下載
TUD201超聲波探傷儀使用說明書
   1
TUD201超聲波探傷儀使用說明書
第一章概述·············································································································································· 4
1.1 本說明書的使用....................................................................................................................................4
1.1.1 版面安排與表達方式約定 .................................................................................................................4
1.2 標準配置及可選件................................................................................................................................5
1.1.1 標準配置.............................................................................................................................................5
1.1.2 可選件.................................................................................................................................................5
第二章儀器技術參數及性能特點··········································································································· 6
2.1 測量范圍及測量誤差 ............................................................................................................................6
2.2 使用環境................................................................................................................................................6
2.3 電源........................................................................................................................................................6
2.4 外型尺寸和重量....................................................................................................................................6
2.5 性能特點................................................................................................................................................6
第三章儀器的使用 ·································································································································· 8
3.1 儀器概述................................................................................................................................................8
3.1.1 儀器各部分名稱................................................................................................................................8
3.1.2 功能鍵盤.............................................................................................................................................8
3.1.3 電源使用.............................................................................................................................................9
3.1.4 探頭連接.............................................................................................................................................10
3.1.5 儀器啟動及關機.................................................................................................................................10
3.2 儀器操作概述........................................................................................................................................15
3.2.1 按鍵功能.............................................................................................................................................15
3.2.2 各項功能概述 ....................................................................................................................................16
3.2.3 基本操作方法 ....................................................................................................................................17
3.2.4 重要基本設置 ....................................................................................................................................18
3.2.5 探傷工作前基本設置 ........................................................................................................................20
3.3 功能組概述............................................................................................................................................20
3.4 基本組功能調節....................................................................................................................................20
3.4.1 測量范圍(RANGE).......................................................................................................................21
3.4.2 聲速(MTLVEL).............................................................................................................................21
3.4.3 移位 ....................................................................................................................................................22
3.4.4 延時(P-DELAY)............................................................................................................................22
3.5 收發組功能調節....................................................................................................................................23
3.5.1 阻尼 ....................................................................................................................................................23
3.5.2 濾波/檢波 ........................................................................................................................................23
3.5.3 抑制 ....................................................................................................................................................24
3.5.4 單、雙探頭設置 ................................................................................................................................24
3.6 閘門組功能調節....................................................................................................................................24
3.6.1 邏輯/蜂鳴...........................................................................................................................................25
3.6.2 a 起始/b 起始.....................................................................................................................................26
2
3.6.3 a 寬度/b 寬度 .....................................................................................................................................26
3.6.4a 高度/b 高度 ......................................................................................................................................26
3.7 存儲組功能調節....................................................................................................................................27
3.7.1 組號 ....................................................................................................................................................28
3.7.2 調出 ....................................................................................................................................................28
3.7.3 存儲 ....................................................................................................................................................28
3.7.4 刪除 ....................................................................................................................................................29
3.8 設置組功能調節....................................................................................................................................29
3.8.1 探測 ....................................................................................................................................................29
3.8.2 標尺/亮度...........................................................................................................................................30
3.8.3 填充 ....................................................................................................................................................30
3.8.4 語言/單位...........................................................................................................................................30
3.9 斜探頭組功能調節................................................................................................................................31
3.9.1 角度 ....................................................................................................................................................31
3.9.2 厚度 ....................................................................................................................................................31
3.9.3 前沿 ....................................................................................................................................................32
3.9.4 速度 ....................................................................................................................................................32
3.10 DAC 功能組調節.................................................................................................................................33
3.10.1 DAC/偏置.........................................................................................................................................33
3.10.2 記錄..................................................................................................................................................34
3.10.3 a 閘門起始/a 閘門寬度 ...................................................................................................................34
3.10.4 方式/組號.........................................................................................................................................35
3.11 特殊功能調節 ......................................................................................................................................35
3.11.1 增益步長 ..........................................................................................................................................35
3.11.2 增益 ..................................................................................................................................................35
3.11.3 拷貝 ..................................................................................................................................................36
3.11.4 打印 ..................................................................................................................................................36
3.11.5 全屏 ..................................................................................................................................................36
3.11.6 凍結 ..................................................................................................................................................36
3.11.7 卷屏 ..................................................................................................................................................36
3.11.8 展寬 ..................................................................................................................................................37
3.11.9 菜單鎖定 ..........................................................................................................................................37
3.11.10 數據組鎖定....................................................................................................................................37
3.11.11 恢復出廠設置.................................................................................................................................37
第四章儀器校準與測量··························································································································· 38
4.1 單探頭的校準.......................................................................................................................................38
4.1.1 已知材料聲速的校準 .........................................................................................................................38
4.1.2 未知材料聲速的校準 ........................................................................................................................38
4.2 雙晶探頭的校準....................................................................................................................................39
4.3 斜探頭的校準........................................................................................................................................40
4.3.1 斜探頭的聲束入射點 .........................................................................................................................40
3
4.3.2 斜探頭前沿距離校準 .........................................................................................................................40
4.3.3 斜探頭折射角校準.............................................................................................................................41
4.3.4 斜探頭延時校準.................................................................................................................................41
4.4 測量內容................................................................................................................................................41
第五章儀器的通訊 ·································································································································· 43
5.1 接口........................................................................................................................................................43
5.2 數據通訊................................................................................................................................................43
5.2.1 連接 PC 機或打印機 .........................................................................................................................43
第六章檢測精度的影響因素及缺陷評估 ······························································································· 44
6.1 使用超聲探傷儀的必要條件 ...............................................................................................................44
6.1.1 操作人員的培訓 ................................................................................................................................44
6.1.2 探傷技術要求 ....................................................................................................................................44
6.1.3 測試范圍 ............................................................................................................................................44
6.1.4 超聲壁厚測量 ....................................................................................................................................45
6.1.5 剩余壁厚的測量 ................................................................................................................................45
6.2 影響檢測精度的因素: ........................................................................................................................45
6.2.1 材料的影響 ........................................................................................................................................45
6.2.2 溫度的影響 ........................................................................................................................................45
6.2.3 表面粗糙度的影響 ............................................................................................................................46
6.2.4 附著物質的影響 ................................................................................................................................46
6.2.5 磁場 ....................................................................................................................................................46
6.3 缺陷評估方法........................................................................................................................................46
6.3.1 缺陷邊界法.........................................................................................................................................46
6.3.2 回波顯示比較法.................................................................................................................................46
第七章保養與維修 ·································································································································· 48
7.1 環境要求...............................................................................................................................................48
7.2 電池充電...............................................................................................................................................48
7.3 更換電池...............................................................................................................................................48
7.4 故障排除................................................................................................................................................49
7.5 安全提示................................................................................................................................................49
附錄·························································································································································· 50
附錄一 性能指標................................................................................................................................50
附錄二 功能表....................................................................................................................................52
附錄三 操作一覽表............................................................................................................................53
附錄四 探頭型號表............................................................................................................................54
附錄五 接口........................................................................................................................................55
附錄六 各種材料聲速 ........................................................................................................................56
附錄七 名詞術語................................................................................................................................57
附錄八 有關超聲波探傷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58
用戶須知......................................................................................................................................................58
4
第一章概述
本儀器是一種便攜式工業無損探傷儀器,它能夠快速便捷、無損傷、精確地進行工件內部多種缺陷(裂
紋、夾雜、氣孔等)的檢測、定位、評估和診斷。既可以用于實驗室,也可以用于工程現場。本儀器能夠廣
泛地應用在制造業、鋼鐵冶金業、金屬加工業、化工業等需要缺陷檢測和質量控制的領域,也廣泛應用于航
空航天、鐵路交通、鍋爐壓力容器等領域的在役安全檢查與壽命評估。它是無損檢測行業的必備儀器。
超聲波在被測材料中傳播時,根據材料的缺陷所顯示的聲學性質對超聲波傳播的影響來探測其缺陷的方
法。
根據此原理,利用超聲波可以測量各種金屬、非金屬、復合材料等介質內的裂縫、氣孔、夾雜等缺陷信
息。
圖 1.1 超聲探傷基本工作原理
1.1 本說明書的使用
在第一次操作 TUD201 之前,有必要閱讀本說明書的第 1、2、3、4 章。這幾章說明是儀器操作的必要準
備,將描述所有按鍵和屏幕顯示,解釋操作原理。
按照指引操作,就可以避免因錯誤操作儀器而導致誤差或故障,并可以對儀器的全部功能有一個清晰的
概念。
1.1.1 版面安排與表達方式約定
為了方便使用本說明書,所有的操作步驟、注意事項等都是以相同的方式安排版面。這有助于迅速找到
每條獨立的信息。說明書目錄結構到目錄第四層,第四層往下的項目以黑體標題示出。
注意和說明標志
注意:注意標志指出操作中可能影響結果準確性的特性和特殊方面。
說明:注釋可以包括參閱其它章節或某個功能的特別介紹。
項目列表
項目列表表現為下列形式
5
項目 A
項目 B

操作步驟
操作步驟表示方法如下面例子
• 通過左右鍵 選擇基礎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聲程功能菜單,然后用 鍵調節相關參數。
• 利用確認鍵 來切換粗細調節方式。
1.2 標準配置及可選件
1.1.1 標準配置
表 1.1 標準配置清單
名 稱 數 量
主機 1 臺
鋰電池 1 組
3A/9V 電源適配器 1 只
LEMO 探頭連接電纜 兩條
直探頭 Φ20 2.5MHz 一支
斜探頭 8×9K2 5MHz 一支
耦合劑 1 瓶
皮套 1 個
背帶 1 個
螺絲刀 1 個
使用說明書 1 本
產品包裝箱 1 個
1.1.2 可選件
表 1.2 可選件清單
名 稱 數 量
串行通訊電纜 1 條(9 針)
熱敏打印機 TPUP—NH-S(帶說明書) 一臺
PC 端通訊軟件(帶說明書) 一套
6
第二章儀器技術參數及性能特點
2.1 測量范圍及測量誤差
掃描范圍: 2.5 mm ~9999 mm
掃描分辨率: 0.1mm (5mm ~100mm)
1mm (100 mm ~1000mm)
10mm (1000 mm ~9999mm)
增益范圍: 0dB ~110 dB
脈沖移位: -20us~+3400us
探頭延時: 0us~99.99us,分辨率 0.01
聲速: 1000 m/s~9999m/s
2.2 使用環境
溫度:0~40℃
濕度:20%~90%RH
無強磁場、腐蝕環境
2.3 電源
4
/3A 鋰電池 7.4V 4000mAh
2.4 外型尺寸和重量
外型尺寸:約 230mm×184 mm×53 mm
重量:約 1.4Kg
2.5 性能特點
􀁺 測量顯示方式:A 型顯示方式;
􀁺 可以在單探頭和雙探頭兩種探傷工作方式之間任意切換;
􀁺 檢波方式有正半波、負半波、全波和射頻四種方式可供選擇;
􀁺 探頭阻尼通過菜單選擇在 50、150、400 之間切換;
7
􀁺 可以利用標準試塊自動生成 DAC 曲線;
􀁺 具有線性抑制功能,最大抑制為屏高的 80%;
􀁺 具有閘門設置和報警功能。能夠在屏幕上任意設置閘門的位置和寬度,并可以分別設置進波報警與
失波報警;
􀁺 具有波形和探傷參數的凍結和解凍功能;
􀁺 具有系統參數的加鎖/解鎖功能;
􀁺 具有存儲功能,可以存儲 100 幅 A 掃圖形及參數和 100 組共 10000 個厚度值;
􀁺 具有存儲圖形的回放功能,將已存儲的 A 掃圖形從存儲區取出并顯示在屏幕上;
􀁺 具有刪除功能,將指定的內容(以存儲組號表示)從存儲區刪除;
􀁺 具有實時的電源狀態指示功能;
􀁺 支持英語和中文兩種語言;
􀁺 兩種測量單位:mm / inch
􀁺 具有打印功能,通過串行打印機打印厚度報告與波幅曲線;
􀁺 可以進行屏幕硬拷貝,將當前屏幕上的圖形和菜單拷貝并打印;
􀁺 能夠跟 PC 機通訊,可以將測量數據和系統設置參數上傳給 PC 機,以便進行進一步處理(如生成探
傷報告、打印等);
􀁺 操作過程有蜂鳴器提示;
􀁺 輕小便捷,易于操作。
􀁺 聲程測量
8
第三章儀器的使用
3.1 儀器概述
3.1.1 儀器各部分名稱
圖 3.1 儀器外觀圖
3.1.2 功能鍵盤
TUD201 的面板按鍵以組分類,分別為:增益設置組;功能選擇、功能調節組;特殊功能組三大按鍵組。
在面板上的位置安排上,同一按鍵組按鍵分布在相鄰位置。增益設置組的三個按鍵:增益步長、增益+、增益
-可以隨時快速的調整儀器增益值;功能選擇、功能調節組的七個按鍵:上鍵、下鍵、左鍵、右鍵、+鍵、-
鍵、確認鍵可以完成儀器所有功能組菜單的選擇,功能組內功能選擇以及功能值的調整;特殊功能組的五個
按鍵:全屏切換鍵、凍結鍵、打印鍵、卷屏鍵、展寬鍵可以快速的啟動儀器相應的特殊功能。整個面板布局
和具體按鍵圖示如下圖。操作說明見附錄 3“操作一覽表”。
9
圖 3.2 功能鍵盤
3.1.3 電源使用
TUD201 可以使用插入式電源設備(AC.DC 適配器)或電池進行操作。
用電源適配器作為 TUD201 的工作電源時,需彈出電源適配器電池切換開關。
用電池作為 TUD201 的工作電源時,需按下電源適配器電池切換開關。
在 TUD201 裝有電池的情況下,把 TUD201 連接到電源適配器,可對電池充電。
TUD201 具有過流保護功能。
3.1.3.1 使用交流供電設備供電
連接儀器
TUD201 配有 85V∼264VAC/1.0A,47Hz∼63Hz 的專用交流適配器,把交流適配器連接到 TUD201 電源適配器
插孔。
注意
如果強行切斷儀器電源(如:拔掉電源或在用電池供電時,按起電源適配器電池切換開關),儀器將
不能正常關機,正確關斷儀器,應按主機開關鍵。
3.1.3.2 使用電池工作
使用電池供電時,請使用我們建議的電池產品。
放入電池
電池盒在儀器的背部,用螺絲刀打開電池倉盒蓋,把電池放入電池倉內,將電池的插頭插入電池的
插座,蓋好電池倉盒蓋。
注意:電池極性不要接反,如果接反會損壞儀器。
充電指示器
TUD201 水平刻度線的右下角,有電池電量符號:
10
圖 3.3 電池電量足
圖 3.4 電池電量低落
圖 3.5 電池電量不足
如果出現電池電量不足的符號,就應該馬上停止探傷工作,更換電池或充電。
說明:
如果需要進行現場測量,請隨身帶上備用電池。
給鋰電池充電
可以使用外部電池充電器給鋰電池充電。建議使用 TUD201 儀器標準套中的電源適配器充電。使用該
充電器前,請仔細閱讀其使用說明。鋰電池連續充電時間大約 4~5 小時。充電時充電指示燈(紅色)、快
速充電指示燈(綠色)都亮,充電完成后快速充電指示燈熄滅。
充電的同時可以工作,這時顯示亮度要選擇“0”級。
注意:如果電池電壓過放電,在充電 20∼30 分鐘時,綠燈會由常亮變為閃爍,表明充電失敗,這時
需要將充電器拔下再重新插入,根據電池電壓過放電的程度不同,這個過程可能會進行多次,直至綠燈
常亮為止。
3.1.4 探頭連接
使用 TUD201 檢測時,需要連接上合適的探頭。只要有適當的電纜線,并且工作頻率在適當范圍之內,
任何我公司生產的探頭都適用于 TUD201。TUD201 探頭連接器為 LEMO。
探頭要連接到儀器外殼右方的插口。單探頭方式時,兩個連接器插口同樣適用(內部并聯連按)。連
接雙晶(TR)探頭(一個晶片發射,一個晶片接收)或兩個探頭(一個發射,一個接收)時,要注意把發射探
頭連接到右邊的插口(儀器外殼的后面有“ ”標志),把接收探頭連接到左邊的插口(有“ ”標志)。
如果沒有考慮這些因素,可能造成損耗或回波波形紊亂等不利的后果。
3.1.5 儀器啟動及關機
a) 準備好待測工件;
b) 將測頭插頭插入主機的測頭插座中,旋緊鎖母;
c) 按 3.1.3 選擇工作電源,按一下“ON/OFF”鍵,開機;
d) 開機自檢;
開機時正常情況下,自動進入上次關機時的狀態。儀器參數與上次關機時一致,但上次關機時的波
形不顯示。如果自檢出現錯誤按電源適配器電池切換開關關機,然后再重新開機。
11
e) 檢查電池電壓;
說明: 請隨時查看顯示屏右下角的電源監測圖標。有三種狀態:
3-3 圖,表示電壓正常;
3-4 圖,表示電壓已低落;
3-5 圖,表示電壓不足,需更換電池,
若電源監測顯示電壓不足,則開機后約 1 秒鐘后自動關機。
是否需要校準儀器,如果需要,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儀器校準(參閱第四章 );
f) 測量
g) 關機
當開機自檢不正常時,可以先行關機再重啟動,如果仍然自檢不通過,可以強制復位至儀器出廠時
狀態(見 3.11.11)。
3.1.6 屏幕顯示說明
功能顯示區
狀態顯示欄
功能組顯示區
波形顯示區
增益 增益步長
A 閘門
B 閘門
圖 3.6 屏幕說明
12
3.1.6.1TUD201 屏幕顯示的兩種模式,
•正常模式的 A 型掃描
圖 3.7 A 型掃描正常模式
•放大模式的 A 型掃描
可以通過使用 鍵激活放大模式。增益和選定的 dB 步進值總顯示在屏幕上。這時,所有其它功能都
被鎖定。
圖 3.8 A 型掃描放大模式
3.1.6.2 功能顯示項
七個功能組的名稱顯示在屏幕下方。當前選擇的功能組被加亮顯示,如圖 3-9 中黑框所示。同時當
前功能組中當前選擇的功能也被加亮顯示,如圖 3-10 黑框所示。在放大模式下,功能組顯示消失。
13
圖 3.9 功能組顯示
圖 3.10 功能顯示
3.1.6.3 其它顯示
水平刻度線下方的測量數據行的數據和符號顯示了部分設置、讀數和狀態標志。
14
圖 3.11 狀態欄
3.1.6.4 屏幕顯示符號的說明
回波幅值 聲程 缺陷深度 電池電量指示
顯示范圍起點
顯示范圍終點
上圖中回波幅值(%)=80%,聲程(mm)=99.5mm,電池電量充足,顯示范圍起點(mm)=0.00mm,顯
示范圍終點(mm)=250.0mm。
顯示范圍起點
回波幅值 前沿距離 深度距離 電池電量指示
顯示范圍終點
圖 3.12 屏幕狀態欄說明
15
3.2 儀器操作概述
3.2.1 按鍵功能
TUD201 的功能選擇、功能調節按鍵組的各鍵組合可以完成儀器功能的選擇和功能值的調節,特殊功能
鍵組的各鍵可以直接啟動儀器的特殊功能。以下是對各按鍵所能完成的功能的詳細說明。
ON/OFF 開機/關機
Print Screen 屏幕硬拷貝
增益步長
按增益步長鍵,增益步長會在 0、0.2、0.5、1、2、6、12dB 七擋內循環變化,選擇合適的增益
步長,可以快速地將增益調整到需要的數值。
增益+
按增益+鍵,增益就會以設定的增益步長增加,增益調整范圍是 0~110dB。
增益-
按增益-鍵,增益就會以設定的增益步長減小,增益調整范圍是 0~110dB。
右鍵
按右鍵,可以在屏幕底部列出的五個功能組菜單上向右移動,選擇相應的功能組,同時,該功
能組內的所有功能項將在屏幕右邊顯示出來。
左鍵
按左鍵,可以在屏幕底部列出的五個功能組菜單上向左移動,選擇相應的功能組,同時,該
功能組內的所有功能項將在屏幕右邊顯示出來。
上鍵
按上鍵,可以在顯示屏幕左邊的相應已選擇功能組(屏幕底部加亮顯示)的功能項向上移動,
選擇相應的功能項。
下鍵
按下鍵,可以在顯示屏幕左邊的相應已選擇功能組(屏幕底部加亮顯示)的功能項向下移動,
選擇相應的功能項。
+鍵
按+鍵,可以對顯示在屏幕左邊的相應已選擇功能(加亮顯示)的數值進行增量調節。
-鍵
按-鍵,可以對顯示在屏幕左邊的相應已選擇功能(加亮顯示)的數值進行減量調節。
確認鍵
在有復用功能的功能選項上按確認鍵可以切換復用功能,在具備粗細兩種調節方式的功能項上
按確認鍵可以切換功能項的粗調或細調方式。
全屏鍵
16
在 A 掃模式下,按確認鍵可以切換屏幕的顯示方式,可以在正常模式與放大模式間進行切換。
打印鍵
按打印鍵,可以快速啟動打印功能,在有打印機連接的情況下可以打印屏幕顯示內容。
凍結鍵
在工作過程中,按凍結鍵可以將當時屏幕上顯示的波形以及數據凍結,再次按下可以解凍。
卷屏鍵
按下卷屏鍵,可以將由于屏幕大小限制而未能顯示出來的狀態欄內容通過卷屏方式顯示出來。
展寬鍵
按下展寬鍵,可以將閘門套住的波形展寬,這樣可以觀察到波形的細節。
3.2.2 各項功能概述
TUD201 的功能實現分為七個菜單式功能組、若干個特殊功能。
圖 3.13 功能組與功能菜單
菜單式功能組包括基礎(BASE)、收發(P/R)、閘門(GATE)、存儲(MEM)、設置(CFG)、斜探頭(AGLEY)、
DAC 七個組,各功能組的功能介紹見下表。
功能組 功能 描述
基本 聲程、聲速、移位、延時 顯示范圍所需的最基本的調節項
收發 阻尼、濾波/檢波、抑制、單雙
探頭
發射和接受所需調節項
閘門 閘門邏輯/蜂鳴、A/B 閘門起始、
A/B 閘門寬度、A/B 閘門高度
閘門設置相關項
存儲 組號、調出、保存、刪除 數據存儲設置
設置 探測、標尺/亮度、填充、語言/
單位
相關狀態的設置
斜探頭 探頭角度、工件厚度、探頭前沿、
聲速
斜探頭相關設置
DAC DAC/偏置、記錄、A 閘門起始/A
閘門寬度、方式/組號
DAC 曲線相關設置
其它特殊功能可通過特殊功能鍵來實現。各特殊功能鍵功能介紹見下表。
17
特殊功能 功能描述
增益步距 增益步距調節
全屏 全屏切換
凍結 波形凍結
打印 打印報告
拷貝 屏幕硬拷貝
卷屏 狀態行卷屏
展寬 閘門內展寬
3.2.3 基本操作方法
可以通過左右鍵 和確認鍵 的配合來完成功能組的選擇;通過上下鍵 和確認鍵 的配合來
完成具體某一功能的選擇;此時通過按 即可改變此功能菜單的參數。另外有些功能菜單是兩個功能復
用的,當已選擇了某個功能時,再按 即可轉換為另一功能。
3.2.3.1 功能選擇
A 型掃描下方顯示的是 5 個功能組,可以使用左右 鍵直接選擇,選定的功能組名被加亮顯示。
相應的 4 個功能項顯示于緊靠 A 型掃描的右方。可以使用上下鍵 來選擇。
3.2.3.2 復用功能項
在一些情況下,一個功能項有雙層功能。此時,在切換到相應復用功能項時,按下 即可在兩種功
能之間切換。在功能名稱后面的標志“ ”表示它為復用功能項。
功能一 功能二 所屬功能組
濾波 檢波 收發
閘門邏輯 蜂鳴 閘門
A 閘門起點 B 閘門起點 閘門
A 閘門寬度 B 閘門寬度 閘門
A 閘門閾值 B 閘門閾值 閘門
波形存儲組號 厚度存儲組號 存儲
標尺 亮度 設置
語言 單位 設置
DAC 顯示 DAC 偏置 DAC
A 閘門起點 A 閘門寬度 DAC
DAC 方式 DAC 組號 DAC
18
3.2.3.3 功能的粗調和細調
有些功能可在粗調和細調之間選擇。通過按下對應的 鍵,就可以在這兩種調節模式之間切換。細
調以功能項前面的“*”作為標識的。
下列為可選擇粗調和細調的功能項
功能 功能組 .
測量范圍 基本
材料聲速 基本/斜探頭
脈沖移位 基本
工件厚度 斜探頭
斜探頭角度 斜探頭
3.2.3.4 功能操作舉例:
假設當前選擇的是基本(BASE)功能組中范圍功能(RANGE)調節,如果想選擇收發功能組的檢波方式,
如何操作呢?
先通過左右鍵 ,再按確認鍵 ,此時已選擇了收發功能組;然后通過 鍵選擇濾波/檢波
(FREQU/RECTIFY)功能菜單。由于功能項菜單是濾波、檢波復用的,所以若此時顯示檢波,就完成了操作;
若顯示濾波,則通過按 可改變為檢波。
3.2.4 重要基本設置
3.2.4.1 語言選擇
設定儀器顯示所用語言類型。
選項:中文、英語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設置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語言/單位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設定語言類型。
􀁺 利用確認鍵 來切換語言、單位功能。
3.2.4.2 單位選擇
設定儀器探傷參數單位,若選擇 mm,則采用公制;若選擇 inch,則采用英制。
19
選項:mm、inch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設置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語言/單位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設定參數單位。
􀁺 利用確認鍵 來切換語言、單位功能。
3.2.4.3 設置亮度
可以通過功能項亮度(功能組設置)選擇顯示屏亮度的強度,分為四檔。
說明:
亮度越亮,電池的工作時間會相應的縮短。因此,不需要背光亮度的情況下,盡可能的將背光亮度的等級調
節到最低。
注意:每次開機亮度處于最低亮度等級。
操作:
通過左右鍵 選擇設置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亮度/標尺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設定背景光
亮度的強度等級。
利用確認鍵 來切換亮度、標尺功能。
3.2.4.4 設置標尺顯示方式
可以通過功能項標尺(功能組設置)選擇坐標網格的顯示方式,共有四種。
說明:
根據用戶喜好選擇合適的坐標網格顯示方式
操作:
通過左右鍵 選擇設置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亮度/標尺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設定坐標網
格的顯示方式。
利用確認鍵 來切換亮度、標尺功能。
3.2.4.5 設置 A 掃模式
A 掃可以設置成正常和放大模式,正常模式下可以顯示出功能組和功能項、狀態欄,而放大模式下,只
顯示測量區域回波以及狀態欄,這有利于觀察波形和測量值。在探傷工作中,一般是設置成正常模式,當探
明缺陷時,改為放大模式觀察。可以利用全屏按鍵 實現放大模式和正常模式的切換。
20
3.2.5 探傷工作前基本設置
3.2.5.1 基本組基本設置
在探傷工作開始之前,必須設置好基本組中的范圍、聲速、P 延時、D 延時,以適應相應探傷工作的需要。
3.2.5.2 收發組基本設置
在探傷工作開始之前,有必要設置收發組中的脈沖發射重復頻率、阻尼、濾波/檢波方式、抑制、單雙探
頭選擇,以適應不同的探傷工作需要。
3.3 功能組概述
加入各個功能組所包含的功能項的詳細說明
基本 該功能組的功能為屏幕顯示所必須的基本調節項目。
收發 組合在這一組中的是用于調節脈沖發生器的功能。
閘門 設置(雙)閘門的所有功能都列在這一組中。
存儲 這些功能用于保存、檢索和刪除數據組。
設置 這一組的功能用于數據組管理和記錄。
斜探頭 這一組功能用于斜探頭測量時的相應設置和操作。
DAC 這一組功能用于設置及標定 DAC 曲線。
3.4 基本組功能調節
在基本功能組可以調節設定顯示范圍相關的功能項,包括范圍、聲速、延時、移位。
探傷過程中,屏幕顯示的范圍是與工件材料和探頭性質相關的。工件材料影響超聲波的傳播速率,探頭
固有性質決定著探頭延時。
21
圖 3.14 基礎功能組
說明:為了準確設定超聲波在工件中的聲速和探頭延時,請務必參閱第四章 儀器的校準。
3.4.1 測量范圍(RANGE)
設定探傷中屏幕顯示的測量范圍
范圍:2.5mm~9999mm
若當前選擇的是范圍功能菜單,則通過按確認鍵 可以在粗調、細調方式間切換。
粗調:2.5mm、5mm 、10mm、 20mm 、30mm 、40mm 、50mm、60mm、70mm、80mm、90mm、 100mm、
150mm、200mm、250mm、300mm、350mm、400mm、450mm、500mm、600mm、700mm、800mm、
900mm、1000mm、2000mm、3000mm、4000mm、5000mm、6000mm、7000mm、8000mm、9000mm、
細調: 范圍 步長
≤99.9mm 0.1mm
>100mm 1mm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基本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范圍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
調節聲程參數即聲程值。
􀁺 利用確認鍵 來切換粗、細調節方式。
3.4.2 聲速(MTLVEL)
可以設定超聲波在被測工件中傳播的速率。
范圍:1000m/s~9999m/s
若當前選擇的是聲速功能菜單,則通過按確認鍵 可以在粗調、細調方式間切換。
粗調:
2260m/s 銅中橫波聲速
22
2730m/s 有機玻璃中縱波聲速
3080m/s 鋁中橫波聲速
3230m/s 鋼中橫波聲速
4700m/s 銅中縱波聲速
5920m/s 鋼中縱波聲速
6300m/s 鋁中縱波聲速
細調:步長為 1m/s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基本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聲速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
調節聲速參數。
􀁺 利用確認鍵 來切換粗、細調節方式。
說明:請務必保證聲速值的正確性,因為儀器狀態行所顯示的部分測量結果都是基于此聲速值計算得
到。
3.4.3 移位
可以設定探傷過程中脈沖移位,亦即 D 延時。改變D延時可以調整波形起始位置。這樣可以調整顯示脈
沖的零點,使其位于被測工件的表面或者是工件內部的某一起始面。如果脈沖必須從被測工件的表面開始,
那么 D 延時必須設置為 0。
范圍:-20us~3400us
步長:0.1us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基本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 D 延時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調節脈沖移位參數即 D 延時值。
3.4.4 延時(P-DELAY)
可以設定探傷過程中的探頭延時,亦即 P 延時。必須用 P 延時來補償探頭由于聲束從換能器到被測工件
這段聲程所產生的延時。
范圍:0us~99.99us
步長:0.01us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基本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P延時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調節探
頭延時參數即 P 延時值。
說明:如果P延時未知,請務必參閱第四章儀器的校準。
23
3.5 收發組功能調節
該功能組可以調節設定與超聲發射、接收相關的功能項,包括重復阻尼、濾波/檢波、抑制、雙探頭。
圖 3.15 收發功能組
3.5.1 阻尼
阻尼:
該功能用來匹配超聲探頭,通過調節阻尼來適應被測材料的聲阻抗,從而改善回波顯示的幅度、寬度和
分辨力。所選擇阻尼越大,回波波形越窄、越低,回波分辨力越高。
選項:50Ω、150Ω、400Ω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收發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阻尼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
調節阻尼參數。
3.5.2 濾波/檢波
該功能菜單濾波、檢波復用,當選中該功能菜單時,可以通過按確認鍵 來切換功能。
濾波:
若選中的是濾波功能,則可調節濾波頻帶選項。濾波頻帶要與所用探頭的頻率相一致。有三個濾波頻帶
可供選擇。
選項: 低 (0.2MHz~1 MHz)
中 (0.6 MHz~4 MHz)
高 (1 MHz~10 MHz)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收發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濾波/檢波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調節濾波選項。
24
􀁺 利用確認鍵 來切換濾波、檢波功能。
檢波:
若選中的是檢波功能,則可調節檢波方式,有四種檢波方式可供選擇。
選項: 正半波、負半波、全波、射頻方式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收發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濾波/檢波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調節檢波選項。
􀁺 利用確認鍵 來切換濾波、檢波功能。
3.5.3 抑制
此功能菜單用來抑制回波顯示幅度,比如要去除被測工件的結構噪聲。它是通過設定抑制百分比(即滿
幅值的百分比)來抑制幅度低于設定值的回波的顯示。
抑制百分比(即滿幅值的百分比)表示最小顯示的回波高度。低于此高度的回波幅值將被忽略而記為零
幅值。
參數范圍: 0~80%
步距:1%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收發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抑制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
設定抑制百分比。
注意:請謹慎使用此功能,以免使傷波也受到抑制。另外,在一些探傷規范中,此功能是禁用的。
3.5.4 單、雙探頭設置
超聲探頭設定。若所用探頭是回波探頭,則設為單探頭;若一個發射一個接收,則設為雙探頭
選項:雙探頭關(單探頭)、雙探頭開(雙探頭)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收發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探頭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
設定單、雙探頭。
3.6 閘門組功能調節
關于閘門設置相關項的調節。包括閘門邏輯、閘門起始、閘門寬度、閘門閾值。
閘門在探傷中的作用:
􀁺 監測被測工件在設定邏輯和范圍內是否有缺陷,若有,則報警。
􀁺 測量缺陷回波的位置和大小。
25
TUD201 具有雙閘門功能:閘門 a 和閘門 b。通常只需閘門 a 即可監測工件缺陷;雙閘門主要是用于多個
回波的測量和校準,比如測厚時測量工件表面回波和一次回波的距離。
圖 3.16 閘門功能組
3.6.1 邏輯/蜂鳴
該功能菜單閘門邏輯、蜂鳴器復用,當選中該功能菜單時,可以通過按確認鍵 來切換功能。
邏輯:
閘門邏輯設定,有四個選項:關、正、負、雙。
選項:
關:閘門監測功能關閉
正:回波幅值大于閘門預設閾值,則報警
負:回波幅值小于閘門預設閾值,則報警
雙:雙閘門狀態
自動:單閘門情況下,若回波高于 A 閘門,則顯示自動凍結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閘門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邏輯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
調節閘門邏輯。
􀁺 利用確認鍵 來切換邏輯、蜂鳴功能。
蜂鳴:
蜂鳴器設定。
根據閘門邏輯的設定,可用于禁波報警和失波報警。即若閘門為正邏輯,則當回波幅值高于閘門閾
值時蜂鳴器報警;若閘門為負邏輯,則當回波幅值低于閘門閾值時蜂鳴器報警。
選項:
開:蜂鳴器打開
關:蜂鳴器關閉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閘門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蜂鳴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
開關蜂鳴。
26
􀁺 利用確認鍵 來切換邏輯、蜂鳴功能。
3.6.2 a 起始/b 起始
該功能菜單 a 起始、b 起始復用,當選中該功能菜單時,可以通過按確認鍵 來切換功能。
a 起始設定: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閘門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 a 起始/b 起始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調節閘門 a 起始位置。
􀁺 利用確認鍵 來切換 a、b 起始功能。
b 起始設定: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閘門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 a 起始/b 起始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調節閘門 b 起始位置。
􀁺 利用確認鍵 來切換 a、b 起始功能。
說明:閘門 b 與閘門 a 相互獨立。三個閘門參數:閘門起始、閘門寬度、閘門高度可以分別調節互不
干擾。
3.6.3 a 寬度/b 寬度
該功能菜單 a 寬度、b 寬度復用,當選中該功能菜單時,可以通過按確認鍵 來切換功能。
a 寬度設定: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閘門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 a 寬度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調節閘門 a 的寬度。
b 寬度設定: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閘門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 b 寬度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調節閘門 b 的寬度。
3.6.4a 高度/b 高度
該功能菜單 a 閾值、b 閾值復用,當選中該功能菜單時,可以通過按確認鍵 來切換功能。
a 閾值:
設定閘門 a 的閾值。參數用百分數表示,即相對滿幅值的百分比。
參數范圍:2~90%
27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閘門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 a/b 閾值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調節閘門 a 閾值。
􀁺 利用確認鍵 來切換閘門 a、b 閾值。
b 閾值:
設定閘門 b 的閾值。參數用百分數表示,即相對滿幅值的百分比。
參數范圍:2~90%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閘門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 a/b 閾值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調節閘門 b 閾值。
􀁺 利用確認鍵 來切換閘門 a、b 閾值。
3.7 存儲組功能調節
用來調節設定數據及探傷參數的存儲模式、調出、刪除、保存等相關功能。包括數據組號、數據調出、
數據保存、數據刪除功能菜單。
圖 3.17 存儲功能組
本儀器可存儲 100 組 A 掃數據和探傷參數,100 組厚度值(每組可存儲 100 個厚度值,100 組可存儲 10000
個厚度值)。
注意:當存儲模式是波形存儲時,所存儲的數據包括此時的 A 掃波形數據和儀器當前的探傷參數。這
意味著當提取一組已存儲好的數據時,不止當前顯示波形會變化為所存波形,而且當前儀器探傷參
數也會隨之變為所存儲的參數。
28
3.7.1 組號
設定存儲組號。選中組號功能菜單后,按確認鍵 可以切換存儲模式。若組號后顯示波形符號 時表
示當前是波形存儲模式;若顯示厚度符號 則表示當前是厚度存儲模式。
參數范圍: 波形存儲,則 1~100
厚度存儲,則 1~100
存儲模式:波形、厚度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存儲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組號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
設定組號。
􀁺 利用確認鍵 來切換存儲模式。
說明:波形存儲模式下,若組號前顯示*時,表示該組已有數據;若組號前顯示¥時表示該組已有數
據且被鎖定;厚度存儲模式下,若組號前顯示#時,表示改組厚度值已滿。
3.7.2 調出
實現波形存儲模式下的數據調出功能,在厚度存儲狀態下,數據不能提取。提取當前組號所對應的數據。
調出成功后當前波形和探傷參數都會被所存儲的波形和探傷參數代替,且波形處于凍結狀態。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存儲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調出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
進行調出操作。
􀁺 若當前組號無數據,按 鍵該功能菜單總是顯示關;若當前組有數據,按 鍵就會
顯示“是/否”的提示,此時若按確認鍵 則提取執行,若按其它任意鍵則調出取消。
3.7.3 存儲
該功能菜單實現數據存儲。按照所顯示的存儲模式將當前波形數據或厚度值存儲到當前組號中。本儀器
可以存儲 100 組波形數據或者 10000 個厚度值。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存儲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保存功能菜單,然后按確認鍵
來進行存儲操作。
注意: 1. 存儲數據前,必須保證當前組號所對應的數據組中沒有數據,否則無效。
2. 正確設置當前存儲模式。
3. 若當前組號已有波形數據或厚度值已滿,則存儲動作無效并伴有蜂鳴聲提示。
29
3.7.4 刪除
數據刪除。刪除當前組號所對應的數據。刪除成功后該組號前“*”消失。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存儲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刪除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
進行刪除操作。
􀁺 若當前組號無數據,按 鍵該功能菜單總是顯示關;若當前組有數據且該組數據未被
鎖定,按 鍵就會顯示“是/否?”的提示,此時若按確認鍵 則刪除執行,若按其它任意鍵則
刪除取消。
說明:厚度值模式下,此功能是刪除當前組號所對應的一組厚度值。
3.8 設置組功能調節
圖 3.18 設置功能組
儀器的探測、亮度、標尺、填充、語言、單位的設定都在此組中實現。
3.8.1 探測
探測:
選擇測量方式。
選項:峰值、邊沿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設置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探測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
設置測量方式。
30
3.8.2 標尺/亮度
該功能菜單標尺選擇和亮度復用,當選中該功能菜單時,可以通過按確認鍵 來切換功能。
標尺:
設定坐標網格顯示方式。
選項:0~3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設置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標尺/亮度功能菜單,利用確認
鍵 來切換標尺、亮度功能。
􀁺 按 來設定坐標網格顯示的方式。
亮度:
設定顯示屏亮度。
選項:0~3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設置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標尺/亮度功能菜單,利用確認
鍵 來切換標尺、亮度功能。
􀁺 按 來調節亮度值。
3.8.3 填充
填充:
實現波形填充狀態下的顯示。
選項:開、關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設置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填充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
設定填充狀態。
3.8.4 語言/單位
該功能菜單語言設置和單位設置復用,當選中該功能菜單時,可以通過按確認鍵 來切換功能。
語言:
設定儀器顯示所用語言類型。
選項:中文、英語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設置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語言/單位功能菜單,利用確認
鍵 來切換語言、單位功能。
􀁺 按 來設定語言類型。
單位:
31
設定儀器探傷參數單位,若選擇 mm,則采用公制;若選擇 inch,則采用英制。
選項:mm、inch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設置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語言/單位功能菜單,利用確認
鍵 來切換語言、單位功能。
􀁺 按 來設定參數單位。
3.9 斜探頭組功能調節
斜探頭功能組用來調節設定斜探頭探傷時所需的相關參數。包括探頭角度、工件厚度、探頭前沿及聲速。
角度粗調 角度細調
圖 3.19 斜探頭功能組
3.9.1 角度
調節探頭角度。
粗調:0°、30°、45°、60°、70°、90°
細調:步長為 1°
用表面波探頭時,設置為 90°。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斜探頭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角度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調節探頭角度。
􀁺 通過按確認鍵 可以在粗調、細調方式間切換。
3.9.2 厚度
設定探傷中被測工件的厚度。
工件厚度:5mm~1000mm
若當前選擇的是厚度功能菜單,則通過按確認鍵 可以在粗調、細調方式間切換。
粗調:5 mm 、10 mm、 20 mm、50mm、100mm、200mm、300mm、400mm、500mm、600mm、700mm、
32
800mm、900mm、1000mm
細調: 0.1mm <100 mm
1mm >100 mm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斜探頭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厚度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調節工件厚度。
􀁺 利用確認鍵 來切換粗、細調節方式。
3.9.3 前沿
設定探頭前沿。
范圍:0.00mm~50.0mm
步長:0.01mm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斜探頭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前沿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調節探頭前沿。
􀁺 利用確認鍵 來切換粗、細調節方式。
3.9.4 速度
為了方便斜探頭探傷時聲速的設定,在斜探頭功能組中也有速度設定功能菜單,可以設定斜探頭探傷時
超聲波在被測工件中傳播的速率。
速度范圍:1000m/s~9999m/s
若當前選擇的是聲速功能菜單,則通過按確認鍵 可以在粗調、細調方式間切換。
粗調:
2260m/s 銅中橫波聲速
2730m/s 有機玻璃中縱波聲速
3080m/s 鋁中橫波聲速
3230m/s 鋼中橫波聲速
4700m/s 銅中縱波聲速
5920m/s 鋼中縱波聲速
6300m/s 鋁中縱波聲速
細調:步長為 1m/s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斜探頭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聲速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調節聲速參數。
􀁺 利用確認鍵 來切換粗、細調節方式。
說明:1. 請務必保證聲速值的正確性,因為儀器狀態行所顯示的部分測量結果都是基于此聲速值計算
33
得到。
2. 此功能組中的速度設定和基礎功能組中的速度設定是同步變化的。
3.10 DAC 功能組調節
選項:開、關
操作:
􀁺 通過左右鍵 選擇 DAC 功能組,然后按 來實現 DAC 顯示。
DAC 曲線的作法如下:
圖 3.20 DAC 功能組
3.10.1 DAC/偏置
該功能菜單 DAC 顯示和 DAC 偏置復用,當選中該功能菜單時,可以通過按確認鍵 來切換功能。
DAC:
實現 DAC 顯示開關功能,若打開 DAC,則顯示 DAC 曲線。
選項:開、關
操作:
通過左右鍵 選擇 DAC 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 DAC/偏置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實現 DAC
曲線顯示的開關。
利用確認鍵 來切換 DAC、偏置功能。
偏置:
設置 DAC 曲線的增益偏置。
選項:0dB,± 6dB,± 12dB
操作:
通過左右鍵 選擇 DAC 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 DAC/偏置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設置 DAC
曲線的增益偏置。
利用確認鍵 來切換 DAC、偏置功能。
注意:至少有四個 DAC 記錄點的時候,DAC 顯示開關才有效。
34
圖 2.21 DAC 曲線偏置
3.10.2 記錄
該功能菜單是用來記錄做 DAC 曲線所需要的回波信息的。
操作:
通過左右鍵 選擇 DAC 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記錄功能菜單。
若是在自動方式下,這時候記錄顯示“——”,表示需要先做標定,按下確認鍵 ,記錄顯示從“——”變
為正常的記錄號,然后按 來添加或刪除記錄。
若是在手動方式下,在每次記錄前,先將 a 閘門移至所需參考回波處,并使參考回波落在閘門內,然后按
來添加記錄,重復相同的操作可以繼續添加記錄。通過按 可以來刪除上一個記錄。
3.10.3 a 閘門起始/a 閘門寬度
為了方便手動方式下做 DAC 記錄,在 DAC 功能組中也設置了 a 閘門起始/a 閘門寬度設定功能菜單。
a 閘門起始
設定 A 閘門的起始位置。
操作:
通過左右鍵 選擇 DAC 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 a 起始/a 寬度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設置 a
閘門的起始位置。
利用確認鍵 來切換 a 閘門起始、a 閘門寬度功能。
a 閘門寬度
設定閘門 a 的寬度。
操作:
通過左右鍵 選擇 DAC 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 a 起始/a 寬度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設置 a
閘門的寬度。
利用確認鍵 來切換 a 閘門起始、a 閘門寬度功能。
35
3.10.4 方式/組號
該功能菜單是 DAC 方式和組號復用,當選中該功能菜單時,可以通過按確認鍵 來切換功能。
方式:
實現 DAC 制作方式的設定。
選項:自動、手動
操作:
通過左右鍵 選擇 DAC 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方式/組號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選擇畫 DAC
的方式。
利用確認鍵 來切換 DAC 制作方式、DAC 組號功能。
組號:
設定當前 DAC 組號,共可以存 10 組。
選項:1~10
操作:
通過左右鍵 選擇 DAC 功能組,再用上下鍵 選擇方式/組號功能菜單,然后按 來選擇 DAC
的組號。
利用確認鍵 來切換 DAC 制作方式、DAC 組號功能。
注意:若組號前顯示*,表示該組已經有記錄點了;若該組號前顯示¥,則表示該組已經有記錄并且已被鎖定。
3.11 特殊功能調節
為了方便用戶使用,儀器面板上除了菜單式的功能組選擇還有六個使用頻率較高的特殊功能鍵,包括增
益步長調節、增益+/-、屏幕硬拷貝、打印報告、全屏顯示、波形凍結、狀態行卷屏。
3.11.1 增益步長
調節增益步長。
選項:0.0dB、0.2dB、0.5dB、1.0dB、2.0dB、6.0dB、12 dB
操作:
􀁺 按增益步長鍵 ,增益步長會在選項中循環變化。
3.11.2 增益
增益步長調節到合適選項時,然后通過增益+/-鍵 就可以設定增益大小。
參數范圍:0~110dB
操作:
􀁺 按增益+-鍵 ,增益就會以當前所設增益步長變化。
說明:步長 0.0dB 是鎖定增益,避免誤操作改變增益值。
36
3.11.3 拷貝
屏幕硬拷貝功能。實現當前屏幕拷貝。
操作:
􀁺 按拷貝鍵,即可實現屏幕硬拷貝功能。
3.11.4 打印
按照當前存儲模式打印當前組號所對應的數據。
在波形存儲模式下可打印屏幕及設置的參數,在厚度值存儲模式下可打印當前組中的存儲值。
操作:
􀁺 按打印鍵 ,即可實現打印功能。
注意: 存儲模式設定。
3.11.5 全屏
實現波形的全屏顯示和正常顯示的切換。
操作:
􀁺 按全屏鍵 ,即可在全屏和正常顯示模式間切換。
全屏狀態下,儀器只有特殊功能可用,其他功能組都失去作用。
3.11.6 凍結
實現波形凍結功能。
操作:
􀁺 按凍結鍵 ,即可使波形在凍結和非凍結間切換。
在凍結狀態下,儀器的閘門組功能、存儲組功能、設置組功能都可用,DAC 開關狀態可切換。其他功能
組功能都不可用。
3.11.7 卷屏
由于狀態行只能顯示三個狀態參數,而需顯示的狀態參數共六個,所以利用卷屏鍵 來實現狀態參數的
卷屏顯示。
圖示
操作
􀁺 按卷屏鍵 ,即可實現卷屏功能。
37
3.11.8 展寬
有時候需要了解波形的細節,所以利用展寬鍵 來實現波形的展寬顯示。
操作
●用閘門套住要觀察的波形,按展寬鍵 ,即可以實現波形的展寬顯示。
3.11.9 菜單鎖定
為了避免當前探傷參數的錯誤改動,各功能菜單均可以鎖定。
操作
選擇要鎖定的功能菜單
同時按下 ,即可鎖定該功能菜單,此時該功能菜單參數不可以改變
若要解除鎖定,同時按下 即可。
3.11.10 數據組鎖定
為了避免錯誤刪除波形數據組和錯誤刪除 DAC 記錄,可以將數據鎖定。
操作:
若是鎖定波形數據組,請先將存儲模式設為波形存儲,然后設定并選擇存儲功能組中的組號;若是 DAC 數據
組,設定并選擇 DAC 功能組中的組號。
同時按下 ,即可鎖定該組數據,此時該數據組不可以刪除或著修改。
若要解除鎖定,再同時按下 即可。
注意:只有數據組存儲有值時才可以將此組數據鎖定。
3.11.11 恢復出廠設置
如果需要,用戶可以在開機時恢復出廠的參數設置.
出廠設置參數:
操作
開機時,按著任意按鍵即可。
注意:恢復出廠設置和恢復上次關機時設置同時只有一個有效。
38
第四章儀器校準與測量
工作開始前,需要根據探頭和被測工件的情況來校準儀器的聲速、聲程以及探頭延時,以適應探傷條件。
其中,聲速和探頭延時校準是因為狀態行所顯示參數的計算都是與聲速和探頭延時相關,所以在探傷前請務
必校準;聲程校準是為了使屏幕上顯示適當聲程范圍內的波形,以便更好地判斷、評價缺陷。
為安全正確的操作儀器,需要超聲探傷專業技術人員來校準儀器。
為了更好的說明校準方法和步驟,后面會舉例說明。
4.1 單探頭的校準
根據聲速和探頭延時的已知情況,確定校準步驟。若聲速未知,則采用兩點法先進行聲速校準;若聲速
已知,則跳過聲速校準,調節聲速為已知聲速后用一點法進行探頭延時校準。
4.1.1 已知材料聲速的校準
步驟:
􀁺 材料聲速設置為已知材料聲速;
􀁺 根據校準試塊設置測量范圍;
􀁺 把探頭耦合到校準試塊上;
􀁺 設定閘門邏輯為單閘門方式,即設為正或負邏輯,把閘門套住一次回波,此時聲程測量的就是一次
回波處的聲程;
􀁺 調節探頭延時,使得狀態行的聲程測量值與試塊的已知厚度相同。
4.1.2 未知材料聲速的校準
步驟:
􀁺 先初步設定一大概的聲速值;
􀁺 根據校準試塊設置測量范圍;
􀁺 調節閘門邏輯為雙閘門方式;
􀁺 將探頭耦合到一與被測材料相同且厚度已知的試塊上;
􀁺 移動閘門 a 的起點到一次回波并與之相交,調節閘門 a 的高度低于一次回波最高幅值至適當位置,
閘門 a 不能與二次回波相交;
􀁺 移動閘門 b 的起點到二次回波并與之相交,調節閘門 b 的高度低于二次回波最高幅值至適當位置,
閘門 b 不能與一次回波相交;
􀁺 然后調節聲速,使得狀態行顯示的聲程與試塊實際厚度相同;
此時,所得到的聲速就是這種探傷條件下的準確聲速值;
􀁺 設定閘門邏輯為單閘門方式,即設為正或負邏輯,此時聲程測量的就是一次回波處的聲程;
39
􀁺 調節探頭延時,使得狀態行的聲程測量值與試塊的已知厚度相同。
此時所得到的探頭延時就是該探頭的準確探頭延時。
下面以具體例子說明:
材料聲速未知,設置接近的材料聲速為 5920m/s,設置閘門邏輯為雙閘門方式,同時探頭延時設置為 0;
將探頭耦合到 50mm 的標定試塊上,并將閘門調到與一次回波相交的位置;
利用 bTHRSH(b 閾值)功能將 b 閘門調到與二次回波相交的位置;
增加聲速值,直到一、二次回波間聲程顯示的值為 50mm;
現在便測得了材料的準確聲速是 5966m/s,再將閘門設置為單閘門方式,測量一次回波處的聲程,連續調
節探頭延時(P-DALAY)直到一次回波處測得的聲程值為 50mm。
4.2 雙晶探頭的校準
校準步驟:
􀁺 在收發組內設置雙探頭狀態;
􀁺 依照當前測試任務和選用探頭設置測量范圍、收發組各功能項目;
􀁺 將探頭耦合到標定試塊上,調節基本組中的探頭延時直到標定回波接近要求的位置,同時二次回波也在
顯示范圍之內;
40
􀁺 調節增益值直到幅值最大的回波接近全屏高度;
􀁺 在閘門組內打開雙閘門;
􀁺 在設置功能組選擇前沿測量方式;
􀁺 移動閘門 a 的起點到一次回波并與之相交,閘門 a 不能與二次回波相交;
􀁺 移動閘門 b 的起點到二次回波并與之相交,閘門 b 不能與一次回波相交;
􀁺 調整閘門高度,使其位于兩個校準回波前沿的相同位置;
􀁺 然后改變聲速,直至顯示出標定試塊的厚度值;
􀁺 設定閘門邏輯為單閘門方式,即設為正或負邏輯,此時聲程測量的就是一次回波處的聲程;
􀁺 調節探頭延時,使得狀態行的聲程測量值與試塊的已知厚度相同。
4.3 斜探頭的校準
校準需選用與被測物材料相同的試塊。選擇合適的探頭與儀器連接。在“斜探頭功能組”中輸入探頭近
似角度、所用試塊的厚度、近似的前沿距離、被檢測材料的近似聲速。
以 1 號標準試塊作為校準試塊為例說明斜探頭的校準過程。
4.3.1 斜探頭的聲束入射點
校準步驟:
􀁺 如圖將探頭放在 1 號標準試塊的 0 位上。
􀁺 前后移動探頭,使試塊 R100 圓弧面的回波幅度最高,回波幅度不要超出屏幕,否則需要減小增益。
􀁺 當回波幅度達到最高時,保持探頭不動,在與試塊“0”刻度對應的探頭側面作好標記,這點就是波束的
入射點
4.3.2 斜探頭前沿距離校準
校準步驟:
􀁺 用刻度尺測量斜探頭的聲束入射點至探頭前沿的距離,即為斜探頭前沿距離,將此值輸入 TUD201。
50° 70° 60° 0
R100
41
4.3.3 斜探頭折射角校準
由于被測物的材質和楔塊的磨損會使探頭的實際折射角與標稱值有一些誤差。因此需要測定探頭的實際
折射角。
校準步驟:
􀁺 如圖將探頭放在 1 號標準試塊的適當的角度標記上。
􀁺 前后移動探頭,找到試塊邊上大圓孔的回波波峰時,保持探頭不動。
􀁺 在試塊上讀出入射點與試塊上對齊的角度值,這個角度為探頭的實際折射角,將此值輸入 TUD201。
4.3.4 斜探頭延時校準
輸入試塊厚度 T、探頭前沿 X、探頭角度,其它校準步驟與單探頭校準相同,見 4.1。
4.4 測量內容
使用本探傷儀進行測量需要進行如下工作:
設置好閘門的起點、閘門寬度、閘門閾值以及閘門報警方式。
測量內容為:
S 聲程
H(%) 閘門范圍內回波高度的相對值(相對于屏高)
h 閘門范圍內回波高度的絕對值(單位是像素)
d 缺陷深度
D(%) 缺陷深度相對值(相對于工件厚度)
P 缺陷距探頭前沿的水平距離
上面的參數含義具體參見下面的圖
70° 60° 50°
42
其中:
s 表示聲程;
d: 表示缺陷的深度;
t: 表示工件的厚度;
x: 表示超聲源到探頭前沿的距離;
p: 表示缺陷距離探頭前沿的水平距離;
D 是缺陷深度相對值,它是按照下面的的發法得到的
t
d
D =
在進行測量前要注意:
包括聲速、探頭延時在內的儀器標定工作應完成,測量方式可選擇前沿方式與峰值方式。測量的波幅為
閘門內波幅最高的回波波幅。在前沿測量方式下,測量的聲程為閘門內回波的前沿(回波波形曲線的上升線)
處聲程值。因此,選擇前沿方式時,對閘門內回波波幅的測量值受到閘門閾值(高度)的影響。
聲程測量只有閘門開啟時才能測量,在測量前首先選擇測量方式:邊沿方式、峰值方式。然后選擇單雙
閘門方式。單閘門方式下,測量值為閘門內回波前言或峰值處的聲程值。雙閘門方式下:測量值為起始于 a
閘門內回波終止于 b 閘門內回波之間的聲程值。
43
第五章儀器的通訊
本儀器具有雙向全雙工 RS232 接口,實現同上位 PC 機通訊以及控制串行打印機打印探傷報告的功能。
將儀器與 PC 機的串行接口連接好,并在 PC 機上進入本儀器的專用操作軟件 Data View。
5.1 接口
接口定義
引腳號 說明 輸入/輸出 類型
1 空 空
2 數據接收 輸入 RS232
3 數據發送 輸出 RS232
4
5 電平輸出 輸出 RS232
6 空 空
7 空 空
8 空 空
9 報警輸出 輸出 3.3V 電平
注意: 將 RS232 插頭與儀器或 PC 機上的 RS232 插座連接或斷開以前,請首先關掉儀器電源。
5.2 數據通訊
在本機中,RS232 串行口的波特率(Baute Rate)為固定值 9600,一位起始位,一位停止位,8 位數據位,
無校驗位。
5.2.1 連接 PC 機或打印機
RS232 串行通訊電纜的一端連接儀器的 RS232 接口,另一端連接 PC 機的 COM1(或 COM2)口。儀器
通過 RS232 串行口將其存儲的圖形和數據上傳給 PC 機。安裝于 PC 上的客戶端軟件可以將圖形和數據進行編
輯、存儲或打印。
RS232 串行通訊電纜的一端連接儀器的 RS232 接口,另一端連接打印機,可進行屏幕硬拷貝及打印存儲
的數據。
44
第六章檢測精度的影響因素及缺陷評估
請在使用 TUD201 之前閱讀下列資料,了解和遵守有關要求。這對于避免導致錯誤探傷結果的可能
的過失操作非常重要。非法操作還可能導致人身安全意外或財產損失。
6.1 使用超聲探傷儀的必要條件
• 操作人員的培訓
• 特殊技術測試要求與限制的知識
• 選擇適當的測試設備
6.1.1 操作人員的培訓
對超聲檢測設備的操作,要求操作人員接受過正規的探傷方法培訓。正規的培訓包括對下列內容的了解。
例如:
• 聲傳播原理
• 測試材料聲速的影響
• 不同材料界面聲波特性
• 被檢測材料中聲衰減和表面狀況對檢測的影響
缺乏這些知識可能導致難以預見的錯誤探傷結果。可與有關的無損檢測協會組織或我公司聯系,獲取關
于培訓超聲探傷人員以及考取等級資格證的相關信息。
6.1.2 探傷技術要求
每次超聲檢測都要遵循具體的檢測技術要求。最重要的要求有:
• 定義探測范圍
• 選擇適當的探傷方法
• 考慮材料性質
• 決定記錄和評估的范圍
6.1.3 測試范圍
超聲探傷獲取的信號僅涉及探頭聲束所覆蓋到被測物的部分。把從被檢測部分得到的結論應用到被
測物的未被檢測部分時,應非常小心。這些結論一般只在具備豐富經驗和由統計資料數據證明是正確的
情況下才可能適用。
聲束可以從被測物內的界面全部反射,因而較深處的缺陷和反射點可能仍然沒有探測到。因此,確
45
保被測物被探測的部分都處在聲束覆蓋范圍之內非常重要。
6.1.4 超聲壁厚測量
所有的超聲壁厚測量都是基于對傳播時間的測量。準確的測量結果要求被測物體內的聲速恒定。在
由鋼(甚至各種合金成分)制成的被測物體中,聲速的變化非常小,這一條件通常也能實現,而只對高
精度測量才有影響。在其它材料中(例如非金屬或塑料),聲速變化可能很大,因此影響測量精度。
6.1.5 剩余壁厚的測量
對工廠設備(例如內部受到腐蝕或侵蝕的管道、容器和各種類型的反應容器)剩余壁厚的測量,要
求有一個合適的測厚儀,特別注意探頭的選用和操作。檢測人員應知道相應的額定剩余壁厚和可能的壁
厚損耗。
6.2 影響檢測精度的因素:
a) 檢測對象的材料
b) 溫度
c) 表面粗糙度
d) 磁場
e) 附著物質
f) 缺陷的形狀特征
g) 缺陷的聲阻抗
h) 缺陷的表面特征(如是否光滑)
i) 探傷方法的選擇
所有的超聲檢測缺陷定位都是基于對超聲回波信號的測量。檢測對象中聲速是否恒定是影響檢測結果精
度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要實現較高的檢測精度,需要檢測對象中有相對恒定的超聲傳播速度。
6.2.1 材料的影響
在鋼這樣的檢測對象中,即使其中含有多種不同的合金成分,其聲速也認為是基本恒定的。而在其它的
許多材料中,如許多非鐵金屬或塑料中,超聲傳播速度的變化是非常顯著的,因而會影響測量的精度。
如果待檢測對象的材料不是各向同性的,那么在不同的方向上聲速就會不同。在這種情況下必須用檢測
范圍內的聲速的平均值進行計算。平均值是通過測量聲速與待測試塊的平均聲速相當的參考試塊而獲得的。
6.2.2 溫度的影響
材料的聲速會隨著材料溫度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如果儀器的校準是在溫度相對較低的環境中進行的,而
46
儀器的使用卻在溫度相對較高的環境中,這種情況下就會使檢測結果偏離真實值。要避免溫度的這種影響,
方法是校準儀器前將參考試塊預熱,以達到跟使用環境相同的溫度;或者將測量結果乘以一個溫度影響因子。
6.2.3 表面粗糙度的影響
被探傷件的表面粗糙程度對探傷有影響。粗糙程度增大,影響增大。粗糙表面會引起系統誤差和偶然誤
差,每次測量時,在不同位置上應增加測量的次數,以克服這種偶然誤差。
6.2.4 附著物質的影響
探傷前必須清除附著物質,以保證儀器探頭和被測試件表面直接接觸。
6.2.5 磁場
周圍各種電氣設備所產生的強磁場,會嚴重地干擾探傷工作。
6.3 缺陷評估方法
目前的探傷實踐中,基本上有兩種不同的缺陷評價方法:
a. 如果聲束的直徑小于缺陷范圍,那么聲束可以用于探測缺陷邊界,并確定它的范圍。
b. 如果聲束直徑大于缺陷范圍,缺陷最大回波響應必須與用于比較的人工缺陷最大回波響應相比
較。
6.3.1 缺陷邊界法
探頭的聲束直徑越小,通過缺陷邊界法確定的邊界以至缺陷范圍,就越準確。但是如果聲束相對較
寬,確定的缺陷范圍可能與實際的缺陷范圍明顯不同。所以,應慎重選擇能在缺陷位置得到足夠狹窄集
中聲束的探頭。
6.3.2 回波顯示比較法
一個較小的自然缺陷反射的回波,通常小于一個人工對比缺陷(例如同樣大小的圓盤缺陷)反射的
回波。這是由于(例如)自然缺陷的表面較粗糙或者由于聲束打到缺陷時的角度不佳造成的。如果評價
自然缺陷時沒有考慮到這一事實情況,就會有低估它們當量值的危險。
對于參差不齊或裂開的缺陷,例如鑄件中的收縮孔,可能會出現缺陷邊界表面的聲散射較強,根本
沒有產生回波。在這種情況下,應該選擇另外不同的分析方法,例如在分析中使用底面回波衰減法。
缺陷回波的距離靈敏度在對大工件的探傷中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在選擇人工對比缺陷時要注意,
47
這些缺陷同被評價的自然缺陷一樣,可能是由同樣的“距離變化規律”支配的。
超聲波在任何材料中傳播都 會衰減。這種聲衰減速通常非常小,例如,由細密紋理的鋼制成的部件,
同樣也包括許多其它材料制成的小部件。但是,如果聲波在材料中要傳播較長的距離,高度累積的聲衰
減就可能產生(即使材料的衰減系數很小)。這就會造成自然缺陷回波顯得太小的危險。為此,必須在評
價結果中對衰減的影響作出估計,在需要的時候給予考慮。
如果被測物體表面粗糙,入射聲能的一部分將在物體表面被散射,影響探測。散射越厲害,反射回波越
小,評定結果時出現的誤差就越大。因此,被測物體的表面狀況,對回波高度的影響是重要的。
48
第七章保養與維修
7.1 環境要求
嚴格避免碰撞、重塵、潮濕、強磁場、油污等。
嚴禁用具有溶解性的物質擦拭外殼。
7.2 電池充電
液晶顯示屏幕上的電池狀態標志實時反映了電池電壓情況。當電池電壓過低時,即屏幕上的電池狀態標
志為下面的欠壓標志 時,應盡快給儀器充電。
充電方法如下(開機或關機狀態均可充電):
a. 將電源適配器的電源插頭插入充電插座中;
b. 將電源適配器接到 220V/50Hz 市電上,充電指示燈(紅)和快充指示燈(綠)均電亮;
c. 當快充指示燈(綠)熄滅時,表明電池已經被充滿。正常情況大約充電 4~5 小時即可充滿。
d. 拔下充電插頭,充電過程結束。
提示:1. 電源適配器的輸入電壓為 220 伏交流,輸出為 12 伏直流,最大充電流約 300mA,最長充電時
間約 3 小時。
2.本儀器使用了鋰蓄電池,因此,當出現欠壓標志時,應及時充電,過放電對電池會有所損傷。
3.本儀器可以一邊充電一邊工作。
7.3 更換電池
本儀器使用的電池,一般工作壽命 3 年。電池失效后,用戶可自行更換,方法如下:
b) 將充電開關按出;
c) 旋下主機背后的四只螺釘,分開上、下蓋;
d) 拆下電池壓板,摘下電源插頭,取出失效電池;
e) 將新電池按原樣連線并裝上電源插頭(注意正、負極不要接反);
f) 新電池就位,裝上電池壓板,將電源插頭插入電源插座,打開電源開關檢查儀器工作是否正常;
g) 合好上、下蓋后旋緊四只螺釘。
49
7.4 故障排除
如果儀器出現下列不正常狀況:
a) 儀器不能自動關機;
b) 不能測量;
c) 按鍵不工作;
d) 測量值反復無常。
請用戶勿拆機自修。填妥保修卡后,請將儀器寄至我公司維修部門,執行保修條例。
如果能將出現錯誤的情況簡單描述一下,一同寄出,我們將會非常感謝您。
7.5 安全提示
本儀器的設計符合相關的安全標準。在使用時,要滿足所規定的外部環境條件,對于操作人員則要求具備
相應的技術背景,以保證安全操作。在將本儀器投入使用之前,請認真閱讀下面的安全提示:
注意:本儀器是用于材料檢測的無損檢測儀器,不允許用作醫療儀器。
本儀器僅限于在實驗室和工業環境中使用。
系統電源
本儀器既可以通過外部電源適配器供電,也可以由鋰電池供電。在選擇電源適配器和鋰電池時,請使用
我們推薦的產品。
電池充電和更換電池請參照我們的操作步驟進行操作。
系統軟件
任何軟件都避免不了出現錯誤,但我們力爭將這種錯誤出現的幾率降到最低。本儀器的軟件經過全面和
嚴格的測試。
意外故障
當出現下面非正常情況時,表明儀器已經出現故障,請關掉儀器電源,必要時將電池取出。并將儀器送
交指定的維修處進行維修。
a) 儀器遭受明顯的機械性損傷(如運輸過程中受到嚴重擠壓或碰撞);
b) 儀器鍵盤或屏幕顯示不正常;
c) 在高溫、高濕度或腐蝕性的環境中長時間存放;
50
附錄
附錄一 性能指標
名稱 技術數據
工作方式 單探頭(收、發),雙探頭(一收一發)
發射脈沖 尖脈沖發射
最小范圍 2.5 mm (C=5920m/s,鋼)
最大范圍 9999 mm (C=5920m/s,鋼)
聲速調節(m/s) 1000~9999 調節步距: 1
脈沖移位(µs)
-20~+3400
調節步距: 0.1 (-20~999.9)
1 (1000~3400)
探頭延遲(µs) 0.0~99.99 調節步距: 0.01
增益調節(dB)
0~110 調節步距:0.0,0.2,0.5,1,2,6,12
(調節步距=0.0 時,鎖定增益)
阻尼(Ω) 50,150,400,1000(雙探頭)
波形顯示方式 正半波、負半波、全波、射頻
頻率范圍(MHz) 低頻 0.2-1、中頻 0.5 -4 、高頻 1 –10 三檔可選
抑制 屏高的 0~80% , 步距: 1%
監視門
2 個,用細橫條表現,起點、寬度和高度可調.
起點調節范圍(mm):0.03~9079
步距:一個像素對應的 mm 數(與掃描范圍有關)
寬度調節范圍(mm):0.04~9079
步距:一個像素對應的 mm 數(與掃描范圍有關)
高度調節范圍:垂直刻度 2%~90%
步距:1%
報警
進波、失波和自動三種
TTL 開關量輸出
數據存儲
100 幅 A-Scan 圖形(包括儀器的設置)
10000 個厚度值(100 組)
測量方式
發射到回波(a 閘門)
前沿方式,測量的聲程為發射到閘門內回波的前沿處聲程值。
峰值方式,測量的聲程為發射到閘門內回波的最大峰值處聲程值。
回波到回波(雙閘門)
前沿方式,測量的聲程為 a 閘門內回波的前沿到 b 閘門內回波的前
沿處聲程值。
峰值方式,測量的聲程為 a 閘門內回波的最大峰值到 b 閘門內回波
的最大峰值處聲程值。
測量分辨力
0.1mm 范圍<100mm
1mm 范圍>=100mm
51
名稱 技術數據
顯示屏
顯示屏:EL 高亮度圖形點陣 320×240
有 4 級亮度調節
A-Scan 顯示區域
全屏或局部
A-Scan 顯示凍結和解凍 A-Scan 填充
閘門展寬 可將閘門套住的部分展寬至全屏
距離-波幅-缺陷當量曲線 >40dB 動態范圍,可保存 10 條曲線
測量單位 mm/inch
折射角 0°∼90° 調節步距 1°
菜單鎖定 為了避免當前探傷參數的錯誤改動,各功能菜單均可以鎖定。
數據鎖定
為了避免錯誤刪除波形數據組和錯誤刪除 DAC 記錄,可以將數據
鎖定。
與 PC 機通訊接口標準
RS232
9600 波特率,8 位數據,1 位停止位,沒有校驗位,
打印機驅動 TP UP-NH-S 熱敏打印機
電源
4/3A 鋰電池 7.4V, 4Ah 工作時間大約 6 小時
或電源適配器 輸出 9V/3A DC
低壓報警 在顯示器上有低壓指示
電源適配器
輸入 AC 85~264V/1.0A,47~63Hz
輸出 DC 9V/3A
充電時間 4~5 小時
工作溫度 0℃~40℃
貯藏溫度 -20℃~60℃
外型尺寸(mm) 230×184×53
重量(kg) 1.4
探頭連接 LEMO
52
附錄二 功能表
功能 功能組 說明
角度 斜探頭 設置反射角
A 起始 閘門 a 閘門的起始點
A 高度 閘門 a 閘門的高度
A 寬度 閘門 a 閘門的寬度
B 起始 閘門 b 閘門的起始點
B 高度 閘門 b 閘門的高度
B 寬度 閘門 b 閘門的寬度
蜂鳴 閘門 蜂鳴器開關
DAC DAC 設置 DAC 開關
阻尼 收發 探頭的阻尼
組號 存儲 波形組號
組號 存儲 厚度組號
延時 基本 設置顯示起時
刪除 存儲 刪除存儲數據
探測 設置 選擇邊沿或峰值
語言 設置 設置語言
雙探頭 收發 發射、接收分開
填充 設置 選擇回波顯示方式
濾波 收發 選擇探頭的頻率范圍
標尺 設置 設置柵格
組號 DAC 設置 DAC 組號
亮度 設置 設置顯示亮度
邏輯 閘門 設置報警方式
方式 DAC 設置 DAC 的制作方式
聲速 基本 設置材料聲速
偏置 DAC 設置±6dB,±12dB,
移位 基本 設置探頭延時
范圍 基本 設置測量范圍
調出 存儲 調出存儲數據
記錄 DAC 記錄做 DAC 曲線所需要的回波信息
檢波 收發 設置檢波方式
抑制 收發 設置抑制回波顯示幅度
保存 存儲 保存數據
厚度 斜探頭 設置厚度
單位 設置 選擇測量單位 mm 或 inch
前沿 斜探頭 設定探頭前沿
53
附錄三 操作一覽表
TUD201 的操作都是由面板按鍵直接觸發或者幾個按鍵組合出發實現的,下表給出了 TUD201 面板按鍵的具
體圖示和按鍵名稱、功能。
按鍵圖示 按鍵名稱 功能說明 章節
增益步長 快速設置增益步長 3.11.1
增益+ 以設定的增益步長增加增益值 3.11.2
增益- 以設定的增益步長減少增益值 3.11.2
右鍵 功能組菜單選擇 3.4,3.5,3.6,3.7,3.8,
3.9,3.10
左鍵 功能組菜單選擇 3.4,3.5,3.6,3.7,3.8,
3.9,3.10
上鍵 功能組內功能選項選擇 3.4,3.5,3.6,3.7,3.8,
3.9,3.10
下鍵 功能組內功能選項選擇 3.4,3.5,3.6,3.7,3.8,
3.9,3.10
+鍵 功能選項值增加 3.4,3.5,3.6,3.7,3.8,
3.9,3.10
-鍵 功能選項值減少 3.4,3.5,3.6,3.7,3.8,
3.9,3.10
確認鍵 選擇確認、復用功能切換、粗細
調節切換
3.4,3.5,3.6,3.7,3.8,
3.9,3.10
打印鍵 快速啟動打印功能 3.11.4
全屏鍵 顯示全屏與正常模式切換 3.11.5
凍結鍵 快速啟動波形凍結功能 3.11.6
卷屏鍵 快速啟動狀態欄卷屏功能 3.11.7
展寬鍵 展寬顯示波形細節 3.11.8
ON/OFF 開關鍵 開機或關機 3.1.5
PRINT SCREN 拷屏鍵 當前屏幕拷貝 3.11.3
54
附錄四 探頭型號表
探頭類型 探頭參數
2.5MHz Φ14
直探頭
2.5MHz Φ20
2.5MHz 13×13K2.5
5MHz 8×9K2 斜探頭
5MHz 6×6K2
標準回波探頭 BH-50
55
附錄五 接口
本儀器具有雙向全雙工 RS232 接口,可以與上位 PC 機通訊以及控制串行打印機
打印探傷報告的功能,并可以輸出 TTL 邏輯電平。其接口定義如下:
接口定義
引腳號 說明 輸入/輸出 類型
1 空 空
2 數據接收 輸入 RS232
3 數據發送 輸出 RS232
4
5 電平輸出 輸出 RS232
6 空 空
7 空 空
8 空 空
9 報警輸出 輸出 3.3V 電平
注意: 將 RS232 插頭與儀器或 PC 機上的 RS232 插座連接或斷開以前,請首先關掉儀器電源。
RS232 接口引腳排序圖如下:
RS232 引腳排序圖
56
附錄六 各種材料聲速
材 料 縱波聲速(m/s) 橫波聲速(m/s)
鋁 6300 3080
鋅 4170 2410
銀 3600 1510
金 3240 1200
錫 3320 1670
鋼 5900 3230
銅 4700 2260
錳銅 4600 2350
有機玻璃 2730 1460
聚苯乙烯 2670 1150
瓷器 5300 3001
水(20 ) ℃ 1483
甘油 1923
57
附錄七 名詞術語
本附錄列出了本說明書中所涉及到的超聲無損檢測的名詞術語,了解這些術語所代表的確切含義,有助
于更好的使用本說明書。
1、分貝:兩個振幅或者強度比的對數表示。
2、聲阻抗:聲波的聲壓與質點振動速度之比,通常用介質的密度 p 和速度 c 的乘積表示。
3、衰減:超聲波在介質中傳播時,隨著傳播距離的增大,聲壓逐漸減弱的現象。
4、衰減系數:超聲波在介質中傳播時,因材質散射在單位距離內聲壓的損失,通常以每厘米分貝表示。
5、缺陷:尺寸、形狀、取向、位置或性質對工件的有效使用會造成損害,或不滿足規定驗收標準要求的不連
續性。
10、A 型顯示:以水平基線(X 軸)表示距離或時間,用垂直于基線的偏轉(Y 軸)表示幅度的一種信息表
示方法。
11、發射脈沖:為了產生超聲波而加到換能器上的電脈沖。
12、時基線:A 型顯示熒光屏中表示時間或距離的水平掃描線。
13、掃描:電子束橫過探傷儀熒光屏所作同一樣式的重復移動。
14、掃描范圍:熒光屏時基線上能顯示的最大聲程。
15、延時掃描:在 A 型或 B 型顯示中,使時基線的起始部分不顯示出來的掃描辦法。
16、動態范圍:在增益調節不變時,超聲探傷儀熒光屏上能分辨的最大與最小反射面積波高之比。通常以分
貝表示。
17、靈敏度:在超聲探傷儀熒光屏上產生可辨指示的最小超聲信號的一種量度。
18、分辨力:超聲探傷系統能夠區分橫向、縱向或深度, 方向相距最近的一定大小的兩個相鄰缺陷的能力。
19、抑制:在超聲探傷儀中,為了減少或消除低幅度信號(電或材料的噪聲),以突出較大信號的一種控制方
法。
20、閘門:為監控探傷信號或作進一步處理而選定一段時間范圍的電子學方法。
21、信噪比:超聲信號幅度與最大背景噪聲幅度之比。通常以分貝表示。
22、增益:超聲探傷儀接收放大器的電壓放大量的對數形式。以分貝表示。
23、距離波幅曲線(DAC):根據規定的條件,由產生回波的已知反射體的距離、探傷儀的增益和反射體的大
小,三個參量繪制的一組曲線。實際探傷時,可由測得的缺陷距離和增益值,從此曲線上估算出缺陷的
當量尺寸。
24、耦合:在探頭和被檢件之間起傳導聲波的作用。
25、試塊:用于鑒定超聲檢測系統特性和探傷靈敏度的樣件。
26、標準試塊:材質、形狀和尺寸均經主管機關或權威機構檢定的試塊。用于對超聲檢測裝置或系統的性能
測試及靈敏度調整。
27、對比試塊:調整超聲檢測系統靈敏度或比較缺陷大小的試塊。一般采用與被檢材料特性相似的材料制成。
28、探頭:發射或接收(或既發射又接收)超聲能量的電聲轉換器件。該器件一般由商標、插頭、外殼、背
襯、壓電元件、保護膜或楔塊組成。
29、直探頭:進行垂直探傷用的探頭,主要用于縱波探傷。
30、斜探頭:進行斜射探傷用的探頭,主要用于橫波探傷。
58
附錄八 有關超聲波探傷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
TUD201 及本說明書涉及到的超聲波探傷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有:
1、QB/T
12604.1–
90 無損檢測術語 超聲檢測
2、JB/T 10061-1999 A 型脈沖反射式超聲探傷儀通用技術條件
3、JJG 746-91 超聲探傷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量檢定規程
用戶須知
一、 用戶購買本公司產品后,請認真填寫《保修登記卡》并請加蓋用戶單位公章。請將(一)聯和購機發票
復印件寄回本公司用戶服務部,也可購機時委托售機單位代寄。(二)聯寄(留)當地分公司維修站辦理登記
手續。無維修站地區請用戶將(一)、(二)聯寄回本公司用戶服務部。手續不全時,只能維修不予保修。
二、本公司產品從用戶購置之日起,一年內出現質量故障(非保修件除外),請憑“保修卡”(用戶留存聯)
或購機發票復印件與本公司各地的分公司維修站聯系,維修產品、更換或退貨。保修期內,不能出示保修卡
或購機發票復印件,本公司按出廠日期計算保修期,期限為一年。
三、超過保修期的本公司產品出現故障,各地維修站負責售后服務、維修產品,按本公司規定核收維修費。
四、公司定型產品外的“特殊配置”(異型探頭,專用軟件等),按有關標準收取費用。
五、凡因用戶自行拆裝本公司產品、因運輸、保管不當或未按“產品使用說明書”正確操作造成產品損壞,
以及私自涂改保修卡,無購貨憑證,本公司均不能予以保修。
 【關閉】 
Copyright@ 2003-2025 廣州市廣精精密儀器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ICP備10239233號  GoogleSiteMap
地址:廣州市先烈中路100號中科院內  電話:020-87683529 87684676 80905357 89814538  傳真:020-87684676 EMAIL:gz17@163.com
廣州精密儀器網/廣州精密試驗儀器網/廣州精密測繪儀器網/廣州精密量具網/廣州精密無損檢測網/廣州精密光學儀器網/廣州市廣精精密儀器有限公司
主導產品:圓柱度儀 圓度儀 輪廓儀 粗糙度儀 三坐標測量機 便攜式關節臂 刀具預調儀 測量投影儀 影像測量儀 顯微鏡 萬能試驗機 彈簧試驗機 硬度計 測厚儀
  在線服務:
  客戶熱線
  銷售一部
  銷售二部
  精密儀器
  試驗儀器
  測繪儀器
  量具刃具
  在線支持:
  點擊發送消息給對方 商務支持
  點擊發送消息給對方 技術支持
  客戶投訴:
  客戶投訴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陆县| 千阳县| 明溪县| 玛曲县| 河间市| 洛南县| 昌都县| 石城县| 萝北县| 西畴县| 张家港市| 香港 | 剑河县| 桃园县| 城口县| 建平县| 昔阳县| 宾阳县| 土默特右旗| 突泉县| 冕宁县| 山西省| 拉孜县| 大同市| 长治市| 扬中市| 咸宁市| 陆良县| 昌吉市| 长阳| 梅河口市| 临沭县| 封开县| 巴塘县| 新巴尔虎左旗| 湘西| 台中县| 麻栗坡县| 紫阳县| 桃园县| 望谟县|